東漢又出現(xiàn)了紙書,紙書輕便、易于書寫,價格比較便宜,深受人們歡迎。以后紙書便逐漸流傳開來,到了晉朝,紙書完全取代了竹木簡書和帛書。一本書是一個永留的靈魂,一本書也許就是一個時代,一個民族,一段歷史。因此,書簡是大于時空的意義符號,書簡是人類精袖不滅的象征,對與書為伍的人而言,他的精神生命大于他自己的域,因為目力所及,都是人類崇高思想的精髓,是大于世界而永恒于世界的存在。
書簡的歷史和文字、語言、文學、藝術(shù)、技術(shù)和科學的發(fā)展,有著緊密的聯(lián)系。它最早可追溯于石、木、陶器、青銅、棕櫚樹葉、骨、白樺樹皮等物上的銘刻。將紙莎草用于寫字,對書簡的發(fā)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。約在公元前30世紀,埃及紙草書卷的出現(xiàn),是最早的埃及書簡雛形。
讀書可以明智、獲知、知禮,為工作建言獻策,與朋友在一起談天論地,讓心胸豁達開朗等,都離不開書簡,通過讀書增加自己的才能、通過讀書開闊自己的視野、通過讀書提高自身的修養(yǎng)。通過讀書擺脫無知所帶來的煩惱。籍系指那些以傳播知識、介紹經(jīng)驗、闡述思想不銹鋼書簡一般建立在城市的公共場所,如道路、廣場、公園、綠地、學校等處,它既可以單獨存在,又可以與建筑物結(jié)合在一起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