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的錘子外形厚實,頂部鑲嵌有象征公平正義的天平圖案的銅片,槌體正上方雕刻著傳說中代表公正的獨角獸,下部的設(shè)計為圓弧造形。錘子的底座用一整塊方木制成。方形底座與圓形槌體暗喻方圓結(jié)合,即法律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(jié)合。法庭開庭或繼續(xù)開庭,先敲槌后宣布;休庭或閉庭,先宣布后敲槌;判決或裁定,也是先宣布后敲槌。錘子在中國并非舶來品,早在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中國就開始使用驚堂木,這可以被視為錘子的雛形。據(jù)《國語·越語》記載:“驚堂木,長六寸,闊五寸,厚二寸又八。
添堂威是也……”唐代之前的驚堂木上沒有圖案。唐太宗時期,驚堂木上開始雕刻龍、虎、獅等動物圖案。唐永昌年間,驚堂木圖案定為龍形,取龍乃皇權(quán)之意。其后,宋代驚堂木圖案為臥虎,元代為三爪或四爪龍,明代為五爪帶角龍。